七言绝句古诗一首《鳌溪》:数版小桥横晚晴,两行古木弄春荣。 不知多少夜来雨,水到岸头浑欲平。
赏析:鳌溪,在今江西抚州地区。这首即景诗用比兴手法和双关技巧,含蓄深长。诗人眼前的景象是:雨刚停,天方晴,日落黄昏时分。鳌溪上横架一座可怜的小小板桥,溪两岸挺立成行茂密的古老树木,以及夜来风雨所摧折零落的花草;而水流则“春潮带雨晚来急”,拍岸欲上。这一幅暮春郊野水畔小景寄托着诗人对时世的忧伤。
《宋史》:谢谔,字昌国,号艮斋,一说定斋,人称艮斋先生、桂山先生,新喻(今江西省樟树市)人。绍兴二十七年进士。历官乐安尉、吉州录事参军、知分宜县、监察御史、御史中丞、工部尚书,以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,皆有惠政,尝学于郭雍,传程颐之学,教弟子数百人,重躬行,有文集。
幼敏惠,日记千言,为文立成。绍兴二十七年,中进士第,调峡州夷陵县主簿,未上,抚之乐安多盗,监司檄谔摄尉,条二十策,大要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,群盗果解散。金渝盟,诸军往来境上,选行县事,有治办声。
改吉州录事参军。囚死者旧瘗以鞂,往往暴骨。谔白郡,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。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,有匿之者。陈于官,词过其实,反为匿僮者所诬。帅龚茂良怒,欲坐以罪,谔为书白茂良,陈氏获免,茂良亦以是知之。
岁大侵,饥民万余求廪,官吏罔措。谔植五色旗,分部给粜,顷刻而定。知袁州分宜县。县积负于郡数十万,岁常赋外,又征缗钱二万余,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,请免之。以母忧去。寻丁父忧,服阕,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。迁国子监簿,寻擢监察御史。奏减袁州分宜、秀州华亭月桩钱。
谔里居时,创义役法,编为一书,至是上之。诏行其法于诸路,民以为便。
迁侍御史,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。讲《尚书》,言于上曰:“《书》,治道之本,故观经者当以《书》为本。”上曰:“朕最喜伊尹、傅说所学,得事君之道。”谔曰:“伊、傅固然,非成汤、武丁信用之,亦安能致治!”因论及边事,上有乘机会之谕,谔曰:“机会虽不可失,举事亦不可轻。”上尝问曰:“闻卿与郭雍游,雍学问甚好,岂曾见程颐乎?”谔奏:“雍父忠孝尝事颐,雍盖得其传于父。”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。
光宗登极,献十箴,又论二节三近:所当节者曰宴饮,曰妄费;所当近者曰执政大臣,曰旧学名儒,曰经筵列职。除御史中丞,权工部尚书。请祠,以焕章阁直学士知泉州,又辞,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。绍熙五年,卒,年七十四,赠通议大夫。
谔为文仿欧阳修、曾巩。初居县南之竹坡,名其燕坐曰艮斋,人称艮斋先生。周必大荐士,及谔姓名,孝宗曰:“是谓艮斋者耶?朕见其《性学渊源》五卷而得之”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