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崇仁县志》大事记(公元589-1984年)
隋
开皇九年(589)。隋灭陈,总管王世积率师至豫章。陈巴山太守王诵等归降。稍后,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,改临川郡为抚州。废巴山郡及所领各县,以旧巴山、西宁、新建三县地置崇仁县,属抚州。
唐
武德五年(622),分崇仁县部分地域置宜黄县。八年,复省宜黄县入崇仁。咸亨元年(670)三月,县城大火成灾。
广德时(763-764),河南罗山元子晰任县令,治行循良,人民称美。大历五年(770),准尚书考功符为建碑立县治前,颜真卿撰文并书。碑久已不存,“口碑"流传至今。
元和七年(812)五月,河水暴涨,平地水深四五丈(注:清同治十二年《崇仁县志》载,疑为四五尺之误,待考)。九月,再涨大水,农田受灾。
乾符四年(877),在黄巢衣民军影响下,农民领袖朱从立率众起义,以崇仁县石牛洞为根据地,一时声势甚盛。不久,因受到唐将危全讽的武装镇压而失败。
宋
乾德五年(967),南唐划崇仁之仙桂、待贤、崇贤三乡置宜黄场。开宝三年(970)别置宜黄县。(是时,南唐虽未覆亡,但已奉宋正朔。)
庆历三年(1043),始于北城开泰门内创建学宫。崇宁三年(1104),倡建学宫房舍60楹。尔后,屡有兴废。
嘉佑七年(1062),始于县城设浮桥以通南北。
... |